求新求變 制冷空調行業熱議發展模式轉變
以“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轉型升級”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制冷空調行業信息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的會員企業代表,政府、行業的領導、專家200多人參加了此次大會。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秘書長張朝暉表示,中國正由制冷空調大國向制冷空調強國邁進,在這個階段,產業結構的調整、產品技術的升級是眾多企業須思考的問題。希望會議的召開,能給行業企業提供一些啟發和方向引導,為中國制冷空調行業做大做強提供一份支撐。
與會人員熱議轉型升級
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理事長史敏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我國是全球Z大的制冷空調設備制造基地和消費市場,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制冷空調設備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累計約為5600億元人民幣,充分印證了行業的大制造規模。但目前我國制冷空調行業整體的發展現狀是大而不強,與發達國家相比,行業總體的研發投入、產品綜合質量、技術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縮小差距、趕超發達國家是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之一?!?/span>
會議圍繞國家有關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制冷空調行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冷空調行業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的措施與方向、制冷空調系統節能評價體系建設與實施成效分析、制冷空調行業產業鏈的應用與拓展、制冷空調設備節能技術研究等熱點話題進行研討互動,會場氣氛熱烈。
新形勢下,企業如何轉型升級一直是大家關心的焦點。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的所長馬駿談了“企業轉型升級的幾點思考”。來自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的經濟師王遠鴻則對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形勢做了預測。他指出,2015年國際經濟環境好轉有限,國內困難挑戰依然嚴峻,盡管如此,2015年依然具備經濟好轉的很多利好因素。他表示:“改革將進一步激活市場內生動力和活力,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區域間產業轉移潛力巨大,企業應對困難、自我發展的能力有所增強,國民儲蓄率較高、宏觀經濟政策空間較大,政府發展理念不斷升華、調控經驗不斷積累、駕馭能力不斷增強?!?/span>
合同能源管理已經在中國市場廣受關注,但這種節能模式的推廣發展存在頗多議論,對節能量的評價眾說紛紜,對此,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孫小亮對《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GB/T24915-2010)進行了細致介紹。他表示,關于節能量評價的《節能量測量和驗證技術通則》(GB/T28750-2012)已經在2013年1月正式實施,通則對節能量計算原則、測量、計算和驗證方法、測量和驗證的主要內容、測量和驗證技術要求等事項進行了詳細界定,下一步,針對具體產品和系統的評價細則也將逐步推出。孫小亮還對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的相關政策進行了講解。
會議還對余熱回收、熱泵供暖、綠色建筑等
行業發展須求新求變
談及中國制冷空調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張朝暉在報告中指出,須清醒地意識到,繼續依賴過去那種拼規模、拼產量、拼價格的單純制造業發展模式將會逐步走進死胡同。求新求變,走自主創新的集約化發展道路,才是今后行業和企業贏得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這也正是下一步推進全行業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他認為從企業層面而言,須打破常規,在新的形勢下重新思考企業的發展模式和定位。
一是在傳統的制造領域內繼續加大在技術研究開發方面的投入,形成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技術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以優良產品服務于市場和用戶,在國際化產業競爭中力爭占據技術制高點。
二是關注制造質量,提升自動化生產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勞動生產率,保障產品質量的穩定可靠也是未來生產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和方向。
三是從傳統的設備提供商轉變成為為針對用戶端的系統化集成服務商的經營模式的改變將是企業實施轉型升級的又一重要途徑和方式。網絡時代電商模式的飛速發展給傳統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傳統制造業如何結合這一新形態尋找正確的未來發展模式是我們須面對和深思的問題。
四是大力推進國際化合作,走外向型發展道路,是解決當前制約企業升級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出路。通過對國外擁有優勢技術的專業化企業或機構的并購,有效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實力,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實施對國外優良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引進,也是當前階段促進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具體到產業發展的層面,他表示,應鼓勵資本層面的運作,推動企業間實施合理有效的兼并重組,打造企業航母,走集團化的經營發展道路。
要匯集行業的資源,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將研發、制造和使用端密切結合起來,形成符合市場需要、滿足宏觀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政策要求的新型產業鏈,以新的理念未來發展之路。
要密切跟蹤技術發展形勢和時代變遷,大力關注與改善空氣質量相關的熱泵技術應用、綠色建筑推廣、多領域的余熱廢熱回收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綜合等新興市場和產業領域。
暖動人心 丨 始于足下